第十节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
来源: | 作者:xsl2002 | 发布时间: 2020-04-29 | 155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一、病因

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以冠心病最为多见。

二、临床表现

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,其症状和体征依次出现如下:

1.心音消失,大动脉(成人以颈动脉、股动脉,幼儿以股动脉、肱动脉为准)搏动消失,血压测不出。

2.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全身抽搐。心脏停搏30秒则陷入昏迷状态。

3.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,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。

4.瞳孔散大,对光反射消失。

5.皮肤苍白或发绀。

6.心电图表现:心室颤动或扑动最为常见;心电-机械分离;心室静止,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,或仅见心房波。

三、心脏骤停的处理★★★

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尽早进行电除颤。

1.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

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(即仅仅是喘息)后识别心脏骤停,并立即启动急救系统,同时寻找除颤器。医务人员可检查大动脉搏动,检查时间不应超过10秒。

2.早期心肺复苏

救治顺序为“C-A-B”,即胸外按压(Circulation)、开放气道(Airway)、人工呼吸(Breathing)。

要点

成人基础生命支持

识别

无反应

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(濒死喘息)

10秒内未扪及脉搏(仅限医务人员)

心肺复苏程序

胸外按压→开放气道→人工呼吸

胸外按压按压速率

每分钟至少100

胸外按压按压幅度

至少5cm

胸外按压胸廓回弹

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,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

胸外按压按压中断

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,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

开放气道

仰头提颏法(医务人员怀疑有外伤:推举下颌法)

按压-同期比率

(置入高级气道之前)

302

12名施救者

除颤

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初始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。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,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,单相波除颤器能量选择为360J,双向波是150-200J

并发症

肋骨骨折、心包积血或压塞、气胸、血胸、肺挫伤、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

高级生命支持

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;肾上腺素是救治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,其次是利多卡因。

复苏后处理

复苏后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在810mmol/L;心率维持在80120/分;复苏后体温控制在3235℃,持续1224小时;病人头部及上身抬高10°~30°。

四、小儿呼吸心脏骤停

1.复苏程序同成人。

2.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2岁以上使用气管导管,小儿气管插管内径公式为[年龄(岁)/4]+4

3.人工循环

年长心率<30次/分,婴儿<80次/分,新生儿<100次/分。

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。年长儿用双掌法,幼儿可用单掌法;婴儿可用双拇指重叠环抱按压法(即双手拇指重叠放在按压部位,其余手指及手指掌环抱患儿胸廓),新生儿亦可采用环抱法或单手示指、中指按压法。

按压频率新生儿120次/分,婴幼儿及儿童至少100次/分。按压深度为胸腔前后径1312,以产生大动脉搏动为准。

按压通气比新生儿为31;大于8岁儿童同成人,无论单、双人操作均为302;小于8岁儿童双人操作为152,单人操作为302